6年前,我任一家公司的CEO,公司规模不大却也有着企业常见的一些问题。
我们有团队、有流程、有制度、有分工、有管理……可是,公司经营依然不如人意,作为高管团队,我们每个人都很焦虑。
幸运的是,我们用了2年半的时间,从亏损实现了盈利,并且成功上市,取得了成功。
可是现在回想起来,仍然不能忘记中间的压力和挑战。
01
企业经营,有时候就像爬山,翻过一座山,你还要再翻过很多座山。
那个时候,我曾经想过一个问题——即便已经成为高管,对于一个正在持续向上超越的公司,我们内心也有一种恐慌,有时会强烈地感受到企业成长的压力。
对于如何引领一个需要更快突破规模公司的内在恐慌与焦虑,说直接点,就是那种无处释放的压力感,总会时不时地扰动自己。
而我,除了告诉自己要坚定、要相信自己、相信团队之外,似乎并没有更好的方法。
从公司整体的角度看,随着规模的扩大,只靠梳理流程、制度,有时候收效甚微。
归根结底,还在于人。
如果人的动力不能很好地激发,团队的动能不能带动效能提升,管理动作常常就显得异常苍白。
业绩,是我们最关注的事情;现金流,是企业经营的命脉;我们几个每天在冰山上的业绩层打转转。
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,但是因为业绩而掩盖在冰山下的内在冲突,也渐渐显化。
如,团队协作的冲突越来越明显,前台埋怨后台不给力,后台抱怨前台不遵守规则……
我们开会、开裸心会、吐槽会,虽有一时的效果,却没有更深层次的价值呈现和传递。
我们也很苦恼,但因为业绩的压力而没有更多的时间仔细考虑这些事情。
就这样,摸爬滚打地走了过来。
02
3 年前,我脱离企业,成为一名独立的商业顾问兼培训师。
因为工作关系,我经常要跟企业的高层管理者们沟通、访谈。
每一次在和高管的对话中,我也能看到他们对于行业的思考、对企业管理的思考、对团队的思考、对人才成长的思考……
挑战与机遇,困惑与前行,无处不在。
同时,也越来越多地听到管理者们对过往曾经有效的管理措施,在当下“越来越无效”的茫然,也看到了他们对于“越管反而状况越频出”局面的沮丧。
他们在接受外部培训过程中,想尽办法把那些感受好的知识、内容带回到企业里分享和实施,结果却见效甚微……
他们不知道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。
03
两年前,我开始在埃里克森国际教练中心学习教练。
随着学习越来越深入,并逐渐将教练的内容结合到自己的工作中的时候,我感受到教练的魅力。
教练对企业管理有什么帮助?
在深入学习教练的过程中,我有时忍不住回想:假如3年前我学习了教练,结果会如何?
我知道,我们就会有抓手,可以从教练型管理者入手,让每一个管理者都可以更好地倾听员工的内在声音,听懂他们的内在诉求,用匹配的方式与之反馈和互动。
这样的互相尊重、信任的团队氛围,将更有动力带动团队提升。
我们也可以用简单的团队教练方式,达成团队的共识;也可以用更多团队教练的方法和工具,一起集思广益整合创造,破除团队协作障碍,那该发挥多大的效用啊。
管理是希望通过对人的持续关注,带动能量的提升,从而激发更大的智慧,创造更高的绩效。
我们通常都将视线更多地关注在他人身上,而教练却让你常常把视线拉回到自己身上。
自我认知是难点,尤其是管理者的自我认知。
他们长时间都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的,大家喜欢赞美,碍于面子,不敢把真实的自己暴露出来……
可是,包裹时间长了,人的内心也会承受不起。
而教练,就如一座灯塔,可以用光点亮内在的心,让它敢于面对真实的自己,敢于让真实的情感流动起来。
当允许流动发生的时候,团队中人和人之间的硬土就开始松动了。
04
我们现在能做些什么?
在为企业提供人才培养的服务中,我们正逐步传播教练,用教练的方式做人才发展项目,帮助关键人才的持续提升,而非上完课就结束的局面。
我们用到最多的方式是结合培训后的挑战性任务的设计,结合团队教练的方法,与学习小组一起共创未来,跟进落实,辅导学员。
通过大量创造觉察的过程,让学员自己觉察到有更多的可能性,更多方案,共同面对难题和挑战,并集思广益运用团队的智慧解决问题。
教练就像一面镜子,如实地记录着真实的发生,也如实地将真实反射回现实中。
正是这一照一折射,创建了新的洞见,让不可见慢慢浮上来成为可见。
看见即自由,我想企业教练也如是。
企业教练在伴随企业发展的过程中,就是企业的一面镜子,更是一座灯塔。
他是企业成长中的助力者和陪伴者,更是企业成长中的伙伴,与企业一同成长,并肩前行,而在这方面,埃里克森尤为经验丰富。
TA的创始人玛丽莲老师更是希望通过点燃世界3%的人,从而提升整体人类的意识进化,以用对话改变世界为使命,助力企业以及个人完成转化性改变。